買保險如何選擇繳費期限最劃算?
在購買長期型保險(例如重疾險、定期壽險之類的)時,會面臨繳費期限選擇的問題,如何選擇繳費期限最劃算?
保障型險種繳費年限越長越好。
理財型險種繳費年限越短越好。
為什么要如此選擇?多保魚今天就來嘮叨一二吧。
一、繳費期限分類
繳費期限選擇,就是選擇花多少時間把你的保費交完。
繳費期限大體上分為兩類:躉交和期交。
躉交:一次性繳清全部保費。
期交:指分期支付保費,具體期數(shù)分法根據(jù)不同保險而不同。大致上有如下的幾類:
月交、季交、半年交等。
年交:常見的有3、5、10、20、30、交至50歲、交至60歲、交至65歲等。
保險公司之所以要設(shè)計如此多的選項,目的是為了滿足投保人個性化的需求。
就像買房子一樣,在相同的情況下,是一次性付清呢,還是分期按揭貸款?同樣的,繳費期限越長,則繳納的總保費更高;躉交的花費會比分期的總費用低一些。
但是,在保險繳費期限選擇的問題上,我們不只要考慮保費的問題,還有其他的因素會影響我們的決定。多保魚建議大家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來,進行合理的選擇。
二、保障型保險
保障類的產(chǎn)品,在收入穩(wěn)定的前提下,建議選擇較長時間的繳費方式。保障類的產(chǎn)品,通常意味著要用盡可能少的經(jīng)濟投入,來轉(zhuǎn)移可能發(fā)生的較大風險。
為什么要選擇長期繳費呢?
1、前期杠桿率高。因為只要保險合同生效了,在合同的保障范圍內(nèi),即使只交了一期保費也可以出險,保險公司進行按合同約定金額進行理賠。
比如一份30萬保額的重疾險,躉交繳費12萬,分20年交的話,年繳保費1萬。
若被保險人選擇了20年的繳費期限,然后在第3年時就出險了,并成功理賠。那么相當于他只花了3萬元的保費獲得保障,比躉交少花費了9萬元。
2、長期繳費與豁免條款搭配會更劃算。以重疾險為例,現(xiàn)在許多重疾險會附加投保人豁免或輕癥豁免條款,如果投保人或者被保險人出現(xiàn)輕癥、重疾等約定的情況之后(具體情況視合同條約而定),則后續(xù)的保費都不用交了,而保險合同依舊有效。這是非常利于投保人的設(shè)計。
3、可減輕經(jīng)濟壓力,資金靈活。
也有人說,誰都不能預(yù)測自己何時發(fā)生風險,也許一直到保障期限結(jié)束都沒有出險呢,那豈不是繳得越多則越虧了?
那也不能這么算。
首先,長期繳費可以減輕經(jīng)濟壓力。躉交的金額比較大,經(jīng)濟壓力大;期交每次繳費的金額不高,可以緩解經(jīng)濟負擔。
特別是想要購買多份保險的時候,期交可以大大降低投保預(yù)算,留出更多的錢購買其他的險種。
其次,可以保證資金的流動性。隨著通貨膨脹,貨幣貶值,現(xiàn)在10萬的購買力,與20年后10萬塊的購買力是有很大差別的。何不把這個錢留在自己手里,進行投資理財或其他用途,沒準下一個馬化騰就是你了。
所以,即使期交的總保費會高于躉交保費,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,保障型保險期交的實用性和靈活性還是比躉交強。
三、理財型保險
理財型保險存在保值增值的問題。
與其他的投資理財原理一樣,投入的本金越多,滾的雪球才會越大,收益當然就越多。同樣期限內(nèi),不一樣的本金,最后的收益必然會有所差距。
從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來,同樣是100萬保費,躉交和20年繳費在80歲時,收益相差將近190萬。
為什么會這樣?因為一次性繳費,100萬的本金總共有50年的生息期;而20年繳的方式下,最后一筆保費的生息期只有30年。這把錢存銀行拿利息的道理是一樣的。
因此,理財型的產(chǎn)品客戶在有足夠經(jīng)濟能力的條件下,可以縮短繳費期限。
多保魚小結(jié):
那么看到這里,大家對繳費期限的選擇也所有了解了,明白繳費方式也是因人而異、因險種而異的。沒有最好的繳費方式,只有最適合的繳費方式。(和最貼心的多保魚~)